

桃園展演中心的建築外觀,由上往下俯瞰,宛如一朵堅強而綻放的玫瑰,「鐵玫瑰」因此得名。
自 2012 年啟動「鐵玫瑰劇場」計畫,桃園市積極耕耘表演藝術的土壤,並於 2018 年正式升級為「桃園鐵玫瑰藝術節」,由專業策展人主題策展,打造藝術節品牌識別,也使鐵玫瑰成為桃園市民心中代表藝文活力的重要標誌。
歷經耿一偉先生(2018–2022)以「移動的鄉愁」、「生活在他方」、「全面啟動」、「我們來幹大事、「最初的堅強,最後的溫柔」等五年主題所累積的聲量與實驗精神,以及李惠美女士自 2023 年接任後以「回聲‧共振」、「移人如梭」等策展主題延展的文化對話與國際視野,鐵玫瑰藝術節逐步轉化為一個兼具在地情感與跨域能量的平台。
2025 年,藝術節以全新策展主題「半透明城市」(Seen & Unseen)啟航。探討現今社會透明化產生的邊界感,半透明的意思是,我們更在意如何透過各個創作的邊界之眼,以及共享當下經驗的觀眾之心,晃動城市中可見與不可見的既定關係。
今年,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持續擴大與城市各社群的連結,鼓勵民眾走進劇場、參與藝術、感受不同生命經驗的交織與共鳴,在共享與流動中,讓藝術與城市共振,未來自此生長。









李惠美以策展為詩,書寫城市流動的人與情感,讓藝術穿行於日常街巷之間,喚醒人們對「看不見的邊界」的感知;吳思鋒則如時代的記錄者,細膩描繪劇場與社會的交會處,關注那些被忽略的聲音與身體。在他們的眼中,藝術節是與城市共振的節點,也是觀看與被看見的練習場。今年,透過「半透明城市」的主題,他們邀請觀眾在創作與感知的流動之間,一同晃動可見與不可見的界線——我們是否願意重新想像,藝術與生活如何共構未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