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城座的懸絲奇蹟 ─ 偶戲《變形記》首度登台

撰文/王文萱

舞台燈光微暗,一隻巨大的蟲緩慢蜷縮、抽搐,細線在空中閃動,彷彿牽引著牠的呼吸與命運。今年十月,擁有近四百年歷史的日本劇團「結城座」,將在台灣以細線與人偶重構卡夫卡的《變形記》,讓觀眾在劇場裡,親眼見證人如何化為蟲,卻依然感受到那份脆弱的心跳。

日本經典偶戲世家「結城座」
「結城座」是日本傳統懸絲傀儡劇團,起源於1635年,至今已有三百八十年的歷史。曾獲日本政府指定為「國家指定無形民俗文化財」,也是東京都指定的無形文化財,顯示其在日本文化傳承中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如此古老的劇團,表演內容卻不拘泥於古典作品。他們擅長融合傳統與創新,積極推動跨界合作與現代創作。因此劇團的演出主要分為「古典公演」與「新作公演」兩大類,後者內容是新創劇本或來自國外的翻譯作品。例如莎士比亞經典劇作《哈姆雷特》、世界知名文學作品《小王子》,都曾是結城座的人偶化身的對象。

現今領導劇團的是第十三代結城孫三郎,與其父親第三代兩川船遊。兩川先生認為,若想成為操偶師,必須有一定的古典素養,因此成員們要學習能劇、日本舞踊、三味線等傳統藝能,理解日本傳統文化的共通底蘊,才能夠傳承這項技藝。不過為了讓劇團能夠在現代延續,一面繼承傳統的同時,也要積極配合當代需求做調整,這便是結城座能夠延續近四百年的秘訣。

受訪者
Senyu-Ryokawa-Ⅲ 三代目両川船遊

日本結城座懸絲傀儡劇團
《變身》劇照攝影

俄國文豪卡夫卡的《變形記》─ 一場深刻的奇幻寓言
卡夫卡的經典短篇小說《變形記》(The Metamorphosis)講述職業推銷員格里高爾·薩姆沙,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蟲。故事中描述了這場荒誕變化,以及隨之而來的家庭疏離、社會隔絕與個人存在的崩解。它不僅是文學經典,也是現代戲劇、電影與舞台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。

兩川先生坦言,作為一名操偶師,《變形記》是他長年夢想挑戰的作品。他認為真人舞台受現實限制,而人偶能夠突破界限,把文字的荒誕化為真實場面。在結城座的版本中,格里高爾的「變形」發生在觀眾眼前。當細線牽動人偶的四肢,主角化身成蟲的身軀蜷縮、抽搐、翻轉,介於人與非人之間的姿態,既震撼又令人不安。這正是結城座想要呈現的魅力——用人偶讓不可能成為可能。

懸絲新篇章:結城座版《變形記》即將在台灣登場!
2025桃園鐵玫瑰藝術節,結城座將帶著《變形記》的大蟲現身!透過結城座獨到的操線技巧,觀眾將見證格里高爾介於人與蟲的詭異樣貌,以及主角與周圍人們內心世界崩塌的過程。懸絲傀儡的魅力何在?兩川先生曾述說,由於必須透過絲線控制人偶,比起其他直接用手掌操控的人偶,懸絲傀儡的人偶動作並不自由自在。但正是這種「無法自在」的存在感,反而激發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——人偶似乎正在掙脫某種看不見的束縛,也讓觀眾的心在無聲的牽引中共振。當燈光暗下,線影交錯,你或許會忘記,《變形記》台上的是偶?是人?是蟲?還是真正被命運推入深淵的靈魂。

error: